简介
教育
长期仇恨教育带来的群体性后遗症就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心中只有冷漠与自私,少有爱与怜悯,并且头脑简单极易被煽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自己从没做过的事引以为傲,对自己从没见过的人恨之入骨。
在别国一次一次的不幸和灾难中,这些人幸灾乐祸,他们内心的仇恨如毒疮一样,越来越大,不断散发骇人的恶臭。这种基于国别和民族的同仇敌忾总有一天也会将仇恨对准同胞,向着本国的民众大开杀戒。当我们人为的将人区分为本国人,外国人,我们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把本国人区分为富人,穷人、显贵、卑贱、城里人、乡下人,任何一个小群体又会形成一种新的同仇敌忾。
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暴政,最初都是利用民众对外族的仇恨。无论是当初希特勒上台鼓动德国人对法国的仇恨,还是红色高棉不断利用柬埔寨民众对越南的仇恨,更不用说白头山的金家王朝一而再再而三的煽动北韩人民对美国甚至中国的刻骨仇恨。当仇恨在人们心中发芽,长大。人也就慢慢忘记了人最宝贵的是他的内在尊严,而不在于外在的身份。仇恨,总有一天会把让人把枪口调转,从对外变成对内,从对内甚至变成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当人的心为仇恨所奴役,他的肉体也必然被外在的强权所奴役。我们求学问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走出我们基于地域、血统国族所形成的偏见。
爱国群众日益高涨的仇恨需求,与仇恨对象不稳定、供应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正在中国集中爆发。无序仇恨,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爱国情绪的蓬勃表达,急需权威部门出台《仇恨指南》对民间自发爱国的仇恨对象作出明确指引,为群众线上线下的仇恨行为树立统一规范。民心可用!就差一份权威的《仇恨指南》了。
分析
复仇
复仇是一种群体进化机制,它通过牺牲个体去维护群体的核心价值。
国家复仇的意义是通过国家复仇可以建立较高的威慑力,让外族不敢轻易侵犯,可以最大限度维护本族群的利益和信心。
复仇机制对群体有价值,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复仇的成本则非常高,复仇行为对复仇者个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要么在复仇过程中两败俱伤,要么在复仇胜利后被权力机构追责,都会面临极高的代价。
一个人如果理性的考虑成本和代价是绝对不会去复仇的,因为从任何角度衡量,个体复仇都是低收益,高投入的行为。但是,人类的特殊之处在于,在理性之上还有意义追寻。个体在完成复仇的刹那,仇恨消解,内心价值秩序回归,人们通过复仇的仪式,完成了对内心道德的捍卫。所以,不管复仇的成本多高,复仇会面临怎样的刑罚,个体依然会奋起捍卫内心价值和意义。
个体复仇应该把复仇权外包给权力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受害者完成个体复仇。这就是一种权力外包,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复仇过程中的失控,才能最大程度捍卫人们内心朴素的正义。因为,国家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捍卫公民内心的价值。